曹妃甸区供销合作社适应新形势的需要,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作为,依托基层供销社、供销联合社和农民合作社,在供销系统积极开展土地托管服务,打造“农民外出打工,供销合作社为农民打工”的服务品牌,助力乡村振兴。
一、主要措施
一是制定方案,大力宣传。为进一步提升供销社在新型农业社会化进程中的服务水平,发挥供销社在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,区供销社制定了《关于推进土地托管服务的实施方案》,明确服务标准,推动全区土地托管服务的开展。同时,加强宣传推广,让服务主体和广大农户周知,确保服务标准得到贯彻执行。二是开展惠农金融服务,解决经营主体资金难题。区供销社积极推行“政银社互保”、“农权贷”金融惠农模式,解决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土地托管的资金难题。2019年共发放涉农贷款4笔,共计250万元。三是积极协调统筹,帮助业务开展。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,推动土地托管业务的开展,区供销社推行送服务上门,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,现场对土地托管业务进行帮助、指导,让工作人员多跑腿、村民少跑路,充分发扬供销社“红色背篓精神”优良传统,提高服务质量,打造供销品牌。
二、取得成效
曹妃甸区供销合作社积极引导基层供销社、农民合作社和农资企业等依托其服务网点和平台,为农户提供“保姆式”全托管和菜单式半托管服务,服务范围包括农资供应、测土配方、农机作业、技术指导、统防统治、收储加工、产品销售、粮食银行等。截至目前,曹妃甸区供销系统开展全托管、半托管土地服务面积达11.6万亩,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24.7%,取得的成效显著:
1、农业发展规模化,管理集约化。通过土地托管,零散土地都集中到大户手中,便于开展规模化经营和管理。一是统一育苗育秧。聚享水稻种植合作社在土地托管3万亩稻田中,坚持统一育秧,统一插秧,规范管理,推广高抗高产优良品种“滨稻979”、“滨稻959”、“滨稻999”、“滨稻868”4种。二是开展农机服务。全区共有19家农机合作社,在土地托管服务中开展农机旋耕、播种、插秧、收割等系列化服务,年作业面积18多万亩(含复耕面积)。同时,大力开展无人机作业,八农场绿盾水稻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孙玉洪为大疆无人机丰南、曹妃甸总代理,2019年销售无人机27架,每架辐射耕地面积1万亩,有效促进土地托管服务的开展。三是开展农资与农技服务。依托区供销社下属的农业生产资料公司、基层供销社和农村综合服务中心(站)在土地托管服务中供应各种农资产品,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。同时,建立庄稼医院38家,广泛开展测土施肥、开方配药等高质量农技服务。
2、有效增加农民收入。一是土地托管既节省时间又解放生产力。农民把土地托管给相关经营主体,把自己解放出来可以外出务工,既有土地收益又有打工所得,挣两份收入。二是发展订单农业与粮食银行。四农场供销联合社积极发展订单农业,签订订单1.1万亩,对订单农户全部高于市场价负责收购,非订单农户按品种按质收购,提高农民收入。十一农场供销联合社积极探索创办“粮食银行”,储粮量2万余吨,以市场价为基准价,有效的促进了粮食的保值增值,增加农户收入。三是拓展旅游服务,增加社员收入。文霞果蔬种植合作社土地托管0.58万亩,建立了“桃萄水镇”旅游项目,在传统种植基础上,开展了绿色旅游观光、特色水果采摘等新兴旅游项;爱东水稻合作社在托管4万亩稻田中,开发出300亩优质地块开展“稻田认养”旅游项目,消费者认养一小块土地,既可以亲自耕作管理,也可全程委托合作社管理,可通过手机APP全程监控自己认养地块的水稻长势。通过土地托管,把传统农业资源与休闲旅游资源结合起来,增加了社员收入。
三、下步打算
一是要进一步争取党委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。把土地托管服务工作作为推进适度规模经营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、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加以推动,积极推广落实,推动土地托管服务工作深入开展。二是要强化服务监管。对供销系统从事土地托管的各类服务主体的服务情况进行跟踪监测,探索建立服务主体信用评价机制,对服务质量不符合要求、群众不满意的服务组织,要及时督促改正。对于服务能力强、服务效果好的组织,予以重点扶持,通过“政银社互保”、“农权贷”惠农金融模式,对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服务主体发放涉农贷款,解决其资金难题。三是要提高综合服务能力。在学习、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,创新全区供销系统土地托管经营管理体制机制,积极探索符合我区特点的服务模式,使拖地托管、半托管等服务更加规范、专业。同时,加强对土地托管组织人员的业务和技术培训,联系农技服务部门定期向土地托管主体宣传、推广新技术、新品种,进一步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,增强其发展的内生动力。